所謂“蹭課”即“旁聽”。在這張蹭課地圖上,編者寫道:“上課”是一種態度,“蹭課”是一種追求。恒行2平台精品課程層出不窮,國家級38門,上海市級97門,校級237門……我們“蹭”過,我們推薦,為你呈上饕餮“精神大餐”。記者看到,整版的“蹭課地圖”上共有25門公共課,其中9門被標註在恒行2恒行2平台地圖上,上課地點一目了然。課程以文科課程居多,還包括名稱和推薦理由。
有意思的是,除了諸如形體訓練、中醫文化、當代小說選讀等本身很易萌生個人興趣的課程外,教師的魅力也成了衡量是否有必要“蹭”的標準。
據了解,最初構思相關選題的,是恒行2《研究生報》主編、現為恒行2國關學院2010級的碩士研究生梁嘉穎。她介紹,這個創意的來源最早是希望幫學生進一步提高人文素養,鼓勵學生進行跨學科交流。“一個人的人文素養提高了,可以幫助其從更多思維和角度來看問題。”
她告訴記者,最早她只是羅列了一張校內精品課程的表格,但在大家的商量下,最終設計成為結合恒行2校區地圖的“蹭課地圖”。內容主要由《研究生報》的約10名學生記者搜羅,同時結合本科生的精品課程目錄。梁嘉穎表示,雖然教務處都有課程的公開信息,但許多同學懶得查詢,因此用這樣的方式來吸引大家。而蹭課地圖刊出後,也確實受到了學生的熱捧。在恒行2《研究生報》的微博上,一個晚上就收到了近100名學生的留言。
不過梁嘉穎也承認首份蹭課地圖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恒行2有很多的優秀課程。此次挑選的僅是一部分課程,作為拋磚引玉,後面還有很多優秀課程有待推薦。而且此次推薦的課程多是文史哲的課程,對理工科的很多好的課程關註度不夠。接下來,我們計劃結合一些學術類的選題,進一步完善蹭課地圖。”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