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的海洋卻浩瀚無垠。莊子曾經寫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現實之中,卻總有一些執著而倔強的人,面對知識之海的召喚,他們堅定地選擇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對知識和真理的無盡追求之中。不久之前,在出差途中遭遇車禍離世的著名植物學家鐘揚,便是其中一員。
事故發生前不久,鐘愛植物的他還在策劃下一次前往西藏科考的方案。可以說,鐘揚是在為人類探索知識之海的征程中倒下的。對他而言,科研是他最重要的使命,甚至融入了生命本身,成為生命的意義所在。終其一生,鐘揚都踐行著這項偉大的使命,並最終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譜下一首“以有涯隨無涯”的壯麗詩篇。
鐘揚的生命逝去了,但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卻可以不朽。後來的求知者將會從鐘揚的學術遺產中汲取養分,並在他學術成果的基礎上取得新的科研進展。從這個角度上看,求知者永遠不會徹底死去,他們只會“化作春泥更護花”。
在鐘揚的科研生涯之中,有一種植物特別重要,那就是他在青藏高原上發現的擬南芥。擬南芥有著平凡的一面,這種細弱的草本植物分布極廣,在自然界中幾乎隨處可見。然而,擬南芥也有非凡的一面,它總是能在人們難以想象的惡劣環境中生存,能夠在連植物學者都很少涉足的青藏高原上頑強生長,生生不息。
這種植物,正是那些執著的求知者生命的最佳寫照。他們就像一棵棵倔強的擬南芥,在科學的大地上頑強地生長,不斷尋找旁人未曾涉足的角落。不論探索的過程有多麽艱難,也不論探索的成果多麽微小,他們都從未放棄。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的探索,人類的知識版圖才得以不斷擴張。
不論是鐘揚,還是與他懷抱相同誌向的求知者,在為了知識和真理而奮鬥的道路上都是幸福的。把自己的青春獻給求知這項偉大的事業,便是他們最懇切的期許。因為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奮鬥過,所以當他們回首往事時,他們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他們往往是謙虛的,不會誇耀自己的成就,但社會應當替他們自豪地宣告:他們的成就,必然會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著名物理學家牛頓曾經說過:“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所說的“巨人”,並非是某一個具體的人,而是在他之前的所有求知者取得的知識成就的總和。不是每一個求知者都能成為名震天下的巨匠,但是,哪怕再微小的發現,都是在為知識的“巨人”貢獻力量,都能讓之後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今天,我們正處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歷史時刻,當代青年是這一歷史進程的見證者和建設者,也是完成復興大業的“強國一代”。正是因為有了鐘揚這一輩人的努力與奮鬥,我們才得以站在更高的“巨人肩膀”之上,向全新的目標發起挑戰。而我們也應當繼承他們的執著與倔強,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懈奮鬥,如此才能使中華民族為人類的文明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夢想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