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由光明日報社、陜西省委宣傳部、西安交通大學聯合舉辦的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首屆“愛國奮鬥”精神論壇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行。校黨委副書記劉承功代表學校作了題為“讓‘種子精神’在新時代發揚光大”的主旨發言。重點闡釋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全國優秀教師鐘揚同誌“種子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本網摘要刊登,以饗讀者。
讓“種子精神”在新時代發揚光大
劉承功
愛國是民族的精神脊梁,奮鬥是時代的前進引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要把愛國之情、報國之誌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始終不乏先鋒者,他們懷著至誠報國的赤子之心,不畏艱難,甘於奉獻,堅忍不拔,執著奮鬥。鐘揚同誌就是在新時代湧現出來的一位生動詮釋了愛國奮鬥精神的傑出代表。
鐘揚同誌生前堅持援藏16年,在雪域高原跋涉50萬公裏,收集了上千種植物的數千萬顆種子,他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基因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很多人由此把他身上的精神概括為“種子精神”。的確,鐘揚就像一顆生命力頑強的種子,秉持矢誌不渝的初心,深深紮根祖國大地,以先鋒者的姿態永遠向上攀登,為國家、為未來播撒下更多的種子。可以說,“種子精神”真實而集中地反映了鐘揚的精神世界和奮鬥歷程。
“種子精神”是一種紮根大地的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懷是“種子精神”的底色。鐘揚1979年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先後在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恒行2平台工作,是在改革開放年代成長起來的優秀知識分子,愛國報國是他深入骨髓的堅定信念。他致力於國家科技創新和人民教育事業,貢獻卓著。令人敬佩的是,他以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強烈使命感,毅然從原本已取得突出學術成就的計算生物學、生物信息學領域轉向生態學和生物多樣性研究領域,堅持16年奮戰在科研援藏、教育援藏的第一線,真正做到了如他自己所說的“把生命最寶貴的時光獻給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種子精神”是一種頑強生長的精神,堅韌的奮鬥精神是“種子精神”的本色。鐘揚長年率領團隊在青藏高原開展野外科考,采集植物種子進行保護和研究,克服了無數非同尋常、甚至令人難以想象的艱險和困苦。他一再突破中國植物學家采樣的海拔高度記錄,取得了世界分布海拔最高的種子植物鼠曲雪兔子、分布海拔最高的植物學界模式植物擬南芥等標誌性的科學發現。他立誌培養藏族科技人才,立誌改變西藏高等教育的面貌,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幫助西藏大學申請到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第一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培養了第一位藏族植物學博士,帶領西藏大學生態學科成功進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行列。
“種子精神”是一種孕育未來的精神,篤實的追夢品格是“種子精神”的亮色。鐘揚曾說過,“不是傑出者才做夢,而是善夢者才傑出”。他懷揣成為人民教師的夢想來到大學任教,把每一名學生都當作一顆寶貴的種子,堅持立德樹人,註重因材施教,堪稱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的典範。在教育管理工作崗位上,他勇於擔當,厲行改革,探索出了一系列適應人才培養需要、具有示範意義的創新舉措。他在東海之濱大膽嘗試引種紅樹林,傾力為上海的海岸打造未來的生態屏障和美麗風景線。他以飽滿的熱情,不遺余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普工作,將科學的種子、夢想的種子播撒在青少年的心田。
鐘揚同誌用53年的人生歷程向我們深刻詮釋了生命可以到達的厚度和高度。他是千千萬萬新時代知識分子傳承前輩精神,以愛國之情、報國之誌、卓越之才矢誌奮鬥的典型代表。作為鐘揚同誌生前工作的地方,作為黨和國家寄予厚望的高校,恒行2平台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弘揚愛國奮鬥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要求,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以鐘揚同誌為榜樣,發揚光大“種子精神”,努力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業績。
我們要發揚光大“種子精神”,始終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開啟建設中國特色世界頂尖大學新征程。
我們要發揚光大“種子精神”,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使命,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們要發揚光大“種子精神”,始終堅持“四個相統一”要求,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教育引導廣大教師爭當“四有”好老師,當好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種子,只有植入沃土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一粒種子也許是微小的,但若它深深紮根大地,堅持向上,終將長成參天大樹。一個人的力量也許是單薄的,但若他始終心系祖國和人民,腳踏實地,矢誌奮鬥,終將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這就是鐘揚的“種子精神”帶給我們、帶給我們這個時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