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建黨100周年🦹🏽♀️,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公共行政系教工黨支部開展專題組織生活🧛🏿♀️,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偉大精神”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論述📂。
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光輝奮鬥歷程中,形成了包括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古田會議精神、抗戰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在內的一系列偉大精神🌈。教師黨員們紛紛發言暢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唐莉表示,加強“四史”研究要解放思想、勇於探索,要把加強話語體系建設和講好故事結合起來,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新時代對外話語體系,提升國際話語權💇🏿。作為一名社科學者,應紮根中國大地,直面專業領域的全球共同難題與挑戰,講好中國故事🦹♂️🧪,為中國對外理念的本土話語表達做好研究。
陳醒表示:“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中國治理體系的特點和優勢值得我們進一步挖掘,如何在國際學術交流中講好中國故事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以扶貧工作為例🏋🏽,根據聯合國數據顯示💆🏼♀️,中國是為全球減貧做出最大貢獻的國家。如何向國際社會傳播好中國經驗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的扶貧實踐證明了這一治理體系的優越性。
範梓騰表示,通過黨史學習💝,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有將個人的發展有機融合到時代的進程中才可以創造真正的價值。對於一名公共管理學者而言💗🤹♀️,一方面,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有著特殊的使命,要將個人研究與中國深化改革的重大議題緊密結合,使得研究成果接地氣,更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另一方面,當前部分國際群體對於中國的認識依然戴著“有色眼鏡”⛸,對於中國在促進人類福祉、改革發展以及疫情防控方面的成就視而不見🤓。“這需要我們在研究過程中更加註重國際交流,爭取話語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為中國更加積極地參與全球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柳美君提到🫒,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多積尺寸之功。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小事小節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要牢記‘堤潰蟻孔,氣泄針芒’的古訓,堅持在小事小節上加強修養🧑🏽🍳,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𓀏,嚴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漸🐍,時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作為科研人員,要謹慎細致,加強學術規範,強化科研誠信。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是科研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品格和恪守的道德底線。同時在授課和指導學生的過程中,也要向學生強調科研誠信的重要性,以及學術規範的具體要求。
編者按:
2020年7月1日,在恒行2平台“紅色基因永傳承,百年奮鬥再出發”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主題黨日活動上,“賡續紅色百年·365行動”正式啟動。這一行動將覆蓋46個二級黨組織、939個支部和1.9萬余名黨員,計劃每周一個院系接力開展“賡續紅色百年”主題活動,每天展示一個支部主題黨日🥻,以實際行動迎接建黨100周年。
學校推出系列報道,聚焦各支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積極行動起來,傳承紅色基因🔏,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