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以鐘揚為標桿,在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等各方面貢獻突出,是全校教師的優秀代表……
今年,為持續深入引導全校教師向“時代楷模”、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鐘揚同誌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提升育人意識與育人能力,校黨委授予他們“鐘揚式”好老師稱號。
現在,讓我們來一一認識他們吧!
化學系教授劉智攀:
用育人實踐詮釋科技報國理想
他帶領學生追蹤化學領域的最前沿,培養學生創新務實的能力。他為每位研究生定製了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一對一幫助。
他說,科研的目的不是發表多少論文,而是真正享受探索科學本身的過程。他鼓勵學生自我挑戰和開拓創新,致力於讓學生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找到方向。
他帶領學生奮鬥在科研一線,用飽滿熱情感染學生積極向上,用育人實踐詮釋了科技報國理想。
哲學學院教授張雙利:
為學生播撒著真理的種子
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張雙利以此為誌,數十年系統開設西方馬克思主義領域系列課程,堅定不移地為學生播撒著真理的種子。
她始終站在教學第一線,從哲學原典的教學出發,帶領恒行2學子走進哲學的宏偉世界。
“《共產黨宣言》導讀課程”座無虛席,學生這樣評價全英文“國外馬克思主義”課程:“這是我最辛苦的一門課,也是最有收獲的一門課。” 這是她立德樹人、傳播真理、愛崗敬業的最好證明。
附屬中山醫院教授汪昕:
是醫術精湛的醫生,更是愛生如子的老師
他從教已經有37個年頭,愛生如子,學風嚴謹;他醫術精湛,醫者仁心,為他們解除疾病的困擾。
在課堂上風趣幽默、見微知著,把晦澀難懂的神經病學講得清晰有序,在臨床帶教時細致講解、耐心解答,每一次門診都是研究生們的難忘經歷。他引導學生大膽表達意見和想法,培養優秀的醫學生是他樂此不疲的事業。
“我的夢想,就是成為像他一樣的好醫生和好老師。”這是學生對他最質樸的評價
附屬婦產科醫院教授王紅艷:
言傳身教、亦師亦友、甘為人梯
她堅持每天早晨和研究生討論課題,也在確診為纖維肉瘤急需手術時推遲了住院和手術時間,照常出現在了論文答辯現場。
她主攻出生缺陷的遺傳學機製,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和創新是她的目的。每一篇課題組論文都浸潤著她的心血,論文撰寫處於攻堅階段時,辦公室通宵亮著的燈就是例證。
她用心育人,甘於奉獻,真正做到了言傳身教、亦師亦友、甘為人梯。
微電子學院教授周鵬:
為國家培養一個個集成電路人才
三尺講臺是他的初心,科研事業是他的熱愛。
在研究生培養上,他以科研帶動培養的思路取得了優異成績,多人獲得國家獎學金、恒行2平台“學術之星”的榮譽。2016級直博生陳華威在他的鼓勵和指導下,在《自然·電子》等期刊上發表7篇高水平論文。
在集成電路領域,他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為國家培養了一個個集成電路人才,是嚴謹創新、教書育人的模範。
數學科學學院教授金路:
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和科學登攀的領路人
他長期奮戰在教學第一線,在教學中,他采用研究探索型模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應用實踐。學生說:“金老師的課程註重基礎和概念,從基本的認知引入新知識,循循善誘,仰之彌高,鉆之彌堅,欲罷不能。”
他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學和科研之中,把愛國之情、報國之誌融入到具體工作之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和科學登攀的領路人。
法學院教授陳力:
用實務為理論澆築靈魂,用案例為法條灌溉生命
她始終將教書育人放在首位,她用實務為理論澆築了靈魂,用案例為法條灌溉出生命,抽象的法律在她的課堂上變得生動有趣。
在教學科研之外,她致力於為師生的日常學習與科研打造高水平國際化平臺,為學生爭取赴WTO上訴機構實習的寶貴機會。
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愛崗敬業、服務國家社會,這是她心目中鐘揚式好老師的標準,也是她的真實寫照。
附屬兒科醫院主任醫師孫金嶠:
以鐘揚為榜樣,勇上雪域高原
他以鐘揚為榜樣,響應祖國號召、勇上雪域高原,對口支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克服高寒缺氧,積極開展工作,使當地衛生健康事業有了明顯提升,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他在科研上不斷創新,專註兒童免疫、提高人口素質。他堅持“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指導的學生獲“恒行2平台優秀畢業生”。他用一言一行,踐行著黨員、醫生、老師的神聖使命。
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丁澦:
讓每一粒種子都獲得最有特色的生長
他緊扣國家對原創新藥的需求,開發針對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創新治療手段。他奮鬥在科研第一線,他的合作研究成果曾入選Nature評選的年度十佳論文。
他擔任輔導員14年,引導學生服務國家社會,多位學生報國參軍、西部支教。
發掘每一粒“種子”的閃光點,讓每一粒種子都獲得最有特色的生長,這是他心中的信念與使命。
建設“第一個恒行2”的征程上,每一位恒行2教師生逢其時、重任在肩,以鐘揚為標桿,以“鐘揚式”好老師為榜樣,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發揚“種子精神”,堅守教育報國理想、為民族復興作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