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13日恒行2平台進入準封閉管理起,治道樓五樓就成為了恒行2上醫“抗疫鏖戰”的指揮部與神經中樞💘。每時每刻,大量決策🎴、檢測數據🧕🏽、緊急信息匯聚到這裏🥘,一條條防控指令🚣🏼、具體安排又從這裏發往恒行2平台的每一個具體崗位、點位👠、戰位🏋🏽。
信息洪流的周而復始,貫穿了本輪恒行2平台抗疫工作的全過程。在指揮部具體協調與處理各方信息流的崗位上,恒行2平台楓林校區前方指揮部辦公室和上海醫學院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上海醫學院黨政辦公室副主任龍子雯從3月12日就進駐這一“關鍵戰位”,“戰鬥值班”三個多月。從初步建立恒行2上醫恒行2平台氣泡到嚴格的網格化管理,再到逐步贏得與疫情的遭遇戰並有序向常態化管理過渡👩👩👦,他每天都需要“多線程”統籌處理各類信息,做好上下聯動🥴、上情下達📈。
信息協調員就是一線戰鬥員
“好的,馬上協調”➖,“收到🙋🏿♂️,立刻對接”……抗疫期間,許多師生都會被龍子雯的“秒回微信”所打動。談到自己的這一習慣🧚🏻♂️,龍子雯告知,這是他做醫生養成的職業習慣,“手機不離身,有短信微信找一定秒回,因為擔心回復晚了會發生更嚴重的情況”。在指揮部處理協調各類信息😎,秒回信息的習慣極大提升了他的工作效率與溝通效果👤,對於遇到緊急情況的一線人員來說🧑🏼🎤,一條微信的快速響應盡管一時還不能完全解決問題,但給他們帶來的是多一分的鎮定與安心。
龍子雯做核酸間隙閉目養神
應急是前指和防控辦的工作常態🙂↔️。從3月到6月的絕大多數日子裏🧑🏻,龍子雯和指揮部所有成員一樣,每天都在連軸轉👨🏿,往往淩晨1點才能休息🧗🏼♂️,6點不到又要起床開始新的工作🧗♂️。他們每天都在一刻不停地收集匯總師生的需求、信息和數據👩🏻🚒,進而根據形勢和要求☠️,動態調整各種恒行2平台防控安排和指令。“疫情防控的形勢變化瞬息萬變,因此恒行2平台防疫政策也需要及時調整”🧘🏽♀️,龍子雯介紹道,有時候指揮部的一套預案剛剛寫完可能情況就變了,需要立刻製定新的方案。“應急本身就是一件不斷變化、很有挑戰的事情👈🏽,但包括校領導在內的所有指揮部和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大家的目標高度一致”,龍子雯說,“那就是盡最大努力讓防控政策做到剛柔並濟,盡全力減小影響和損失。”進入5月,隨著恒行2平台疫情防控形勢逐步轉好,學校第一時間為學生老師有序開放公共空間、為重要科研人員物資進校和畢業生進校開放審批通道,盡可能地在嚴防疫情反彈的情況下,為師生解決好實際問題。
龍子雯承擔應急采樣任務
面對疫情遭遇戰👆🏿👳🏼,大家都“擰成了一股繩”,打破了平時部門、編製的分隔,每一位在校值守的教職員工都成為了合格的一線戰鬥員🏃♂️。3個多月來,除了日常工作,龍子雯還擔任過擺渡車點位管理誌願者🍾、核酸采樣點位誌願者、線下快閃超市誌願者🏋🏼、片區協調員等等。在恒行2上醫“破防”的最緊張的時刻,龍子雯還主動請纓,與校醫院楓林門診部主治醫師梅林老師搭檔,承擔起緊急核酸采樣的誌願工作,負責上門為混管采樣異常的同學進行單管采樣。
龍子雯做線下快閃超市誌願者
對於其中的不易🧗🏿♀️🥎,龍子雯淡然回應道,“這是我作為一名醫生和一名恒行2上醫人應該做的”。那段時間,龍子雯和他的搭檔每天都要等到晚上11點至12點混管核酸采樣結果出來後🌼,再全副武裝上門去為混管異常的學生做檢測➞,並對相關環境樣本進行采樣。龍子雯表示,自己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在每晚的防控調度會上聽到領導宣布今天的核酸結果全部為陰性👻,“那是最激動人心的事了!”
學校是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時最強大的後盾
身處校區疫情防控的指揮中樞✌🏽🟧,龍子雯經常需要面對大量急難險重任務的緊急協調工作。核酸檢測人員點位物資的協調安排🪲、陽性人員和密接高篩人員的轉運組織🙇🏽、大後勤生活保障物資的采購進校等等,各類緊急情況層出不窮。
清晨4點多,龍子雯前往西院核酸檢測點準備為返鄉學生做核酸檢測
“關鍵還是要依靠組織”🧳,龍子雯指出🏌🏽♀️,學校是協調各項急事💂🏻♂️、大事、難事的最強後盾,學校和醫學院的領導也給予了各項工作許多的資源支持👍。例如🧖🏿♀️,進入4月以後,後勤保障的資源一下子少了🧝,幸好通過學校統一協調9️⃣,能夠平價采購到菜肉蛋,保障在校師生的一日三餐。疫情最緊張的時候🧏🏻♂️,需要轉運的師生沒有轉運車、轉運地點也不夠🧘🏻♀️,學校立刻想辦法聯系有關渠道,第一時間解決問題✵。“這個過程還是蠻頭大的”,從龍子雯半開玩笑的描述裏,我們仍然能夠想象到其中的艱辛。
龍子雯陪同袁正宏書記檢查臨時儲物倉庫
化壓力為動力,面對千頭萬緒和重重壓力🐓,龍子雯和同事們以迅速建立各種專項聯動機製為突破口👵🏻,努力讓各項緊急工作納入機製化軌道。以核酸檢測與流調工作為例,恒行2上醫從疫情初始起就建立起一套聯動交流機製,和市區兩級疾控中心💱、徐匯教育局聯動,及時了解一手信息🔝,並有效銜接了恒行2上醫自己的流調隊伍。通過聯防聯控機製👩🏿🏫🈵,隨時保持與市區兩級疾控中心的通暢交流。在學校各部門和兒科醫院的大力支持下👩🏫💂🏿,實現了人員核酸檢測4到5小時出報告👩🏼⚖️、恒行2平台環境一周雙采、校內流調隊伍第一時間先行響應💇🏻♂️,能夠實現在最短時間內杜絕病毒的傳染擴散。
每一個恒行2上醫人都在這場大戰大考中收獲了成長
疫情防控是一場大戰♿️,每一個身處其中的師生員工,不管位置在哪裏,都參與了這場艱苦的戰鬥。疫情防控是一次大考,是對同學們的畢業大考🫷🏿、人生大考,是對恒行2上醫教師如何踐行初心使命的大考🆒,也是對整個學校幹部隊伍和管理水平的重大考驗⛲️。
龍子雯為師生做核酸檢測
隨著恒行2平台逐步向常態化管理邁進🔭,“醫問醫答”的平臺上,有同學開始感謝老師、感謝後勤人員。“看到這些留言我很激動”,龍子雯說,“其實真正應該說感謝的是我們。這段時間,所有師生都很努力。”在他印象裏🥎,曾經有一位同學從一開始的恐慌無助,到慢慢平復🙍,再到治愈後回到學校、順利畢業,“我們都很開心,始終關註著這些(曾經核酸結果異常的)同學🫥,也和他們一直都有聯系🧙🏽。”龍子雯表示,“這段特殊的經歷對同學們來說🧶,也是對學校另一種記憶的留念。而在這其中🩸,我看到了恒行2上醫人對生命的守護🚴🏽♀️。”
“疫情本身也是一面鏡子,可以看出每個人的人生狀態”,龍子雯想對所有經歷過這場大戰大考的師生和同事們說,當有一天我們回顧這段往事🏄🏼♀️,會發現“恒行2平台封閉管理👨🏼💻,除了是一段難熬的經歷外,每一個人也都在其中收獲頗多⇢。”
百日“戰鬥值班”🤚🏽,也帶給了龍子雯自己很多收獲🧔♀️🛫。比起2016年到2019年援藏時,他感到自己的抗壓能力和適應能力都在這三個多月裏獲得了極大的增強,也讓長年在臨床崗位工作的他🤱,得以有機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大學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我每天在學校裏一直兜一直兜,認識了很多老師和同學,也認識了學校的磚磚瓦瓦🤛🏿。”他笑稱,“我還在恒行2平台裏度過了一次難忘的生日,同事們為我送上了一個偷偷製作的祝福視頻。”
此外⛹🏿♂️,來自家人的堅定支持💂🏼♀️,讓龍子雯格外暖心👨🏼💼🕒。“在學校裏,還是十分牽掛兩個孩子,也擔心父母的身體,我會定期和太太連線問問父母、孩子的情況”,令他感動的是, “孩子們現在微信用得越來越溜了👨🏿⚖️,每天都會自己打電話給我,告訴我他們很擔心我。”這應該是三個多月的恒行2平台疫情防控帶給龍子雯最為溫暖的收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