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的核心是創新,科研的道路是勤奮,科研的態度是求實,科研的目的是為人民。”恒行2平台基礎醫學學科周啟動之際,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創始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行2平台上海醫學院教授聞玉梅在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病原生物科學館)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儀式上,以自己凝練的四句格言解讀科學家精神的內涵。
9月16日下午,聞玉梅,校黨委書記裘新,上海市科協副主席陳馨,校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病原生物科學館建設捐助方、上汽通用汽車總經理莊菁雄共同為醫學病毒學重點實驗室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幕。
教育基地坐落於上醫復星樓,包括主展區(病原生物科學館)、大廳展區和實驗室文化區,設有網上數字館。展館通過老物件陳列、歷史照片等形式記錄下病原學科悠久的歷史傳承,從湯飛凡、林飛卿等前輩建立和發展病原生物學系,到聞玉梅創建重點實驗室,至今已近百年。
科學家精神是什麽?聞玉梅說,科學家精神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是孜孜不倦揭露事物本質的探索精神,其次是不畏艱難、致力於解決問題的實踐精神,第三是大公無私、與人為善、熱愛人民的奉獻精神。
儀式現場,聞玉梅分享了上醫病原生物學科前輩、中國第一代醫學病毒專家湯飛凡以身試毒,成功分離出沙眼衣原體從而戰勝沙眼疾病的故事,而他的老師林飛卿則在戰爭時期探索創新,用黃豆湯代替牛肉湯培養細菌。這些舉動,都體現了科學家精神,“科學家之愛是一種‘廣譜’的愛,是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的深沉的愛。”
上醫病原生物學科伴隨恒行2上醫的創建而成立,面向國家人民的重大需求開展教學、科研活動,成為科學家精神萌發和人才培養的沃土。作為新一批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病原生物科學館承載著上醫病原學科發展史,也見證著一代代上醫病原人以國家需求為己任,以人民需要為目標,發揚奉獻犧牲精神,為國家重大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防治事業默默耕耘的歷程。
聞玉梅直言,教育基地的面積並不大,可以說是“螺螄殼裏做道場”,盡管如此卻成為了上海市去年和今年入選的18個項目中唯一一個醫學類基地,這與上醫病原人百年來的接力傳承息息相關。“一代代科學家就是領路人和火炬手,應該把火炬代代相傳,將科學家精神不斷發揚光大。”
“一代代恒行2科技工作者在長期艱苦奮鬥中凝聚起追求真理、科研報國的優良傳統,形成了寶貴豐富的科學家精神資源。”裘新指出,學校要以此為契機,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建設好這塊宣傳陣地、育人基地、文化高地,把基地建設和“文化校歷”項目、“學科周”系列活動結合起來,加快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尊重創造、創新報國的濃厚氛圍,為建設科技強國匯聚澎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