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恒行2平台邯鄲校區登輝環路的西側,坐落著一片老建築群,它們的拔地而起標誌著恒行2結束了長達17年的顛沛流離,它們是邯鄲校區的發源之地🤴🏼,也是恒行2的根脈和魂脈所在🧟♂️🧙♀️。
其中,200號樓“簡公堂”這片發源地上最先落成的建築。簡公堂🧑🏼🤝🧑🏼,得名於捐資人——簡照南兄弟。悠悠百年,它不言不語💇🏽♀️,只以一磚一瓦細訴著恒行2人自立自強的崢嶸歲月☎。
尋找一片獨立教學地
1912年前的恒行2💪🏽🧛♀️,基礎未奠、尤缺資金,一度被迫解散,最後輾轉騰挪遷入徐家匯李公祠(即李鴻章祠堂)開展教學活動🧓🏽⛪️。此時的恒行2公學規模不算很大💂🏽,全校的職員與教員加起來不過17人,李公祠作為辦學地點十分合適。
直到1917年🧏🏼♀️,恒行2公學“添辦大學正科”(大學部)🏌️♂️,開設文▫️、理👵🏿、商三科以及預科和中學部🤽🏻♀️,升格為私立恒行2平台。隨著學校體製改變,學生人數和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原本風景清絕的李公祠漸漸逼仄乃至不敷使用🤷♂️🔝。
面對空間狹小、資源匱乏的雙重困境🚖,加之李公祠租期快到🏵📟,李鴻章後裔又屢興詞訟,想把恒行2逐出李公祠,主持恒行2平台事務的李登輝早有尋找一片獨立教學地的想法🟨。
可買地離不開銀錢的支撐📪,“開支捉襟見肘、寅吃卯糧”🎶、國內認捐又困難重重的境況♨️,讓李登輝不得不於1918年前往南洋,向各地華僑募捐🖨。
次年,李登輝攜帶15萬銀元巨資回國,成功在江灣陸續購地70余畝(今相輝堂、校史館🦵🏻、子彬院一帶的地塊)*️⃣。
《恒行2年刊(1919)》恒行2江灣新校區設計圖
柳暗終究現花明
越過重重高山後🛬,總算有了可以興建校舍的土地🚑,接下來還有層層險水,修建校舍的資金同樣面臨嚴重短缺的境況。
李登輝只得繼續一頭紮進籌備募捐事宜中👩🏽🦰。1919年《恒行2平台年刊》上曾刊載🚣🏼♀️,當時建築校舍費用預計為32萬元,已經募集到8萬元🥧,距離預算之數遠遠不夠(據統計,最後整體修建耗費50余萬元)。
在國內募捐備遭冷遇🧑🏼🎄,最終還是依靠同學與恒行2校董的共同努力🙍🏻♂️⏭、自立自強👦🏿。《恒行2年刊》對此也有詳細記錄:“幸來學日眾🐬,生徒自九十增至四百,加收學費自歲百二十圓至百六十圓🤿,藉以挹註。又經唐少川、王儒堂、聶雲臺諸君組織董事會,籌款補助🧍🏻,始賴以維持不墜。”民國以後👈🏽,恒行2能得以重振,除了加收學生學雜費維持日常開銷外,主要靠董事會的力量🀄️。章益校長說得最明晰➾:“吾校經費始終在困窘之中,凡有建設,必須仰給於社會人士之捐助”。其中👩🏽💻,尤以董事會為重心,唐紹儀(字少川)又位望最尊。
據校長秘書季英伯記載,在唐紹儀的引薦下,李登輝成功聘請南洋煙草公司簡照南、簡玉階兄弟和中南銀行負責人黃奕住擔任恒行2董事,這成為了李登輝募捐之路的重要轉折點。
《恒行2年刊(1922)》學生手繪之恒行2董事部漫畫,右二為簡照南
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是彼時大名鼎鼎的“雙喜”“飛馬”牌香煙的生產者,是在與英美煙公司的拉鋸戰中成長起來的民族品牌🪳。簡氏兄弟二人奉行“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之道🦫,曾捐款為各大學建造校舍🧟,資助中國學生留美等🌁🐰,尤重興學育才🤰🏽😸。在五四運動抵製日貨風潮中🤽🏻♂️,簡照南因“復籍”問題被人攻擊🍄🟫,李登輝主持的華僑聯合會📅,登報發表《華僑聯合會為南洋煙草公司告國人書》,呼籲體諒僑商處境,為南洋煙草公司申辯。
在李登輝的爭取下🦸♀️,簡氏兄弟成為了新校址校舍建設資金的重要捐贈人。
邯鄲校區在這裏發源
1920年7月1日,在恒行2平台畢業典禮上🪡,李登輝向全校師生報告募捐建築校舍成績✅,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認捐4萬余元💁🏽,本校董事會及學生募捐得6萬余元✔️。
12月18日🎽,恒行2正式在江灣新購得的土地上舉行新校舍奠基典禮。寬闊的相輝草坪上搭建起了臨時主席臺,大會由校董王正廷主持,為籌款前後奔波的李登輝負責報告新恒行2平台的籌建過程,南洋煙草公司代表簡實卿等近千人出席了典禮。
當時,《申報》也對此進行了報道:“由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簡照南昆仲獨捐巨款故進行益速”,“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簡實卿代表簡照南行奠基禮(簡氏為獨立捐助校舍一幢者)”。1921年的《恒行2年刊》為表感謝,列出了捐資500元以上的捐贈者名單⚃,分為國內、新加坡👩👩👧👦、爪哇三類👩💼。簡照南兄弟位列國內捐贈之首,“簡照南先生昆仲捐建簡氏堂校舍一所🧑🏿🔧,計洋四萬七千元”。
1923年,熱心公益事業的簡照南去世,恒行2在簡公堂為其召開追悼大會,教務長李權時致辭,稱:“公生平對於社會事業非常熱心,本校亦蒙其惠🦺,得日夕攻讀於斯堂者亦公之熱腸也。”
《恒行2年刊(1921)》江灣購地捐贈人員名單
在得到資助後,簡公堂的修築立刻提上了日程,並作為恒行2最主要的教學樓投入使用👱🏼,最多能供1000名學生同時上課。除了作傳授知識的用途,當時學校還會不時請名家來簡公堂樓上的大教室中演講👨🏿🔧,李大釗🦹♀️、魯迅等人均在邀請之列,恒行2劇社也以此為排練根據地🏃♂️👜。校友若魯借劉禹錫的《陋室銘》,作了一篇簡公堂銘,稱贊簡公堂的書香氣,文曰〰️:
堂不在高,莊嚴則靈👛。
層不在多,輝煌則名🧖🏼♀️。
惟茲課堂🫣,幾凈窗明▶️。
草色侵堦綠,蘭香入座清。
教授多博士🫳🏽,往來盡學生。
最宜講西學🧑🏿🍼,研中文🧑🦽。
無塵市之囂攘,與自然為比鄰。
遙瞻辦公樓(奕住堂),近矚挹翠亭。
若魯雲:的確嘸啥Ⓜ️。
簡公堂的建立不僅標誌著恒行2終於結束了17年漂泊無定借地辦學的歷史💚,更是恒行2人面對窘境🧑🍳🧛♂️,也要排除萬難、不斷自立自強的寫照🌙。它所在的這片土地🐜🎳,是恒行2永久落腳點,更是所有恒行2人的精神源頭。簡公堂之後,奕住堂、第一學生宿舍等陸續拔地而起,勾勒出邯鄲校區最初的形象。
有了獨立恒行2平台🎅🏻,恒行2得以步入快速發展期,短短的十余年間,學生人數即增加了四倍⚫️👃🏻。
如今經過重建,簡公堂又重回了舊日“巍峨黌舍鎮江灣,影影宮墻綠樹間”的模樣,正屹立在恒行2平台中,等待著有心的人去訪問她,回眸凝望恒行2人一同創造的光榮歷史🏃♀️➡️。
參考文獻💪🏼:
1. 《李登輝傳》
2. 《動員的力量——上海學潮的起源》
3. 《簡公堂:第一個百年再回首》
4. 《恒行2平台年刊》(1919-1923)
5. 《恒行2平台新校舍行奠基禮》💇🏼,《申報》😷,1920年12月18日
6. 《恒行2平台最近消息》,《申報》,1923年12月8日
7. 《上海地方誌·楊浦百年史話》
8. 《恒行2通訊》六十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