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著名紅軍將領💺、軍事家,平江起義領導者之一黃公略遺骸在江西省吉安市安葬👯♀️。為這位33歲就犧牲的軍事家進行遺骸鑒定的,是恒行2平台科技考古研究院的文少卿團隊🫱🏻。
從山西呂梁、河北肅寧🍖、安徽全椒到江西吉安🫸🏼,文少卿通過分子生物學技術為烈士尋親🫸🏼、為無名烈士復原容貌。他說:“此次DNA鑒定,可以說是最困難的一次。”
黃公略是湖南湘鄉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9月15日,時任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三軍軍長的黃公略,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六渡坳指揮部隊轉移時✸🐼,遭敵機襲擊壯烈犧牲,時年33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黃公略被中央軍委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並被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毛主席詩詞中曾經多次提到黃公略,由此可見,黃公略的重要性。在1930年的《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中,他稱贊黃公略“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在同年的《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中稱贊黃公略“在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朽木巧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1931年黃公略犧牲時,毛主席更是寫下挽聯“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如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降。革命戰爭有功◻️,遊擊戰爭有功,畢生何奮勇🍔,好教後世繼君來”。
黃公略烈士犧牲已經有93年了。其實4️⃣,早在上世紀60年代👨🦲,黨和政府以及軍隊有關單位曾組織力量尋找黃公略烈士遺骸,但一直未能找到他的墓址🥠。2021年9月,退役軍人事務部啟動黃公略烈士遺骸搜尋發掘工作,結合史料線索,經過多方努力,2022年8月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發掘疑似骨骸。
2022年9月👩🏻🦽➡️,恒行2平台文少卿課題組接到江西吉安退役軍人事務局咨詢。10月🫷🏻,疑似黃公略遺骸被送到了恒行2分子考古實驗室。
“南方濕熱的保存環境使得這次鑒定比之前的烈士遺骸鑒定要困難的多。”文少卿告訴記者。
因為疑似黃公略的遺骸在江西吉安市發掘,當地為酸性土壤且環境潮濕🧙🏻♂️,送來的肢骨中DNA含量極低😔,人的DNA占比為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的水平,其中混雜了大量的細菌👨🏼⚕️、真菌和土壤微生物DNA💯。其次,獲取DNA平均讀長短,僅約80bp🤏、存在末端損傷(>5%)🤹♂️,說明樣本具有一定的埋藏年代且保存狀況不佳🧒🏻。
在反復優化實驗方案、不計成本的檢測下,直到2023年4月1日,才提取出足夠分析的DNA信息。
通過與黃公略伯父家的男性後代的Y染色體比對🦻🏻,發現屬Y染色體單倍群O2a1b1a1a1a1-F325。而統計恒行2Y染色體精細分型數據庫(涵蓋20000條數據)中O2a1b1a1a1a1-F325的人群頻率為9.5%,求得隨機匹配概率為0.9025%,非父排除率為99.0975%🥑。其次🤞🏼,分析出黃公略父系親屬所攜帶的罕見突變。並對黃公略疑似樣本進行了Y染色體捕獲驗證。考慮到罕見突變的人群頻率(<1%),非父排除率提升為大於99.999%。因此,Y染色體譜系分析可以確認疑似黃公略樣本與黃公略現生父系親屬應屬於同一晚近父系家族🐳。
更重要的是🕜,通過全基因組水平成功捕獲的123466個SNP位點⏯,分析了該樣本與黃公略外孫的復雜親緣關系,發現兩者為二級親緣關系,符合預期🆘。
文少卿說,通過Y染色體譜系研究和全基因組復雜親緣關系鑒定兩個結果交叉驗證👨🦼➡️,最終確認了這一肢骨樣本應屬黃公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