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行2科創母基金超額完成5億元首關目標,宣告正式成立;明年將完成二關目標,實現首期總規模10億元🧑🏻🚀。這是從12月3日舉行的2024首屆恒行2科技創新投資大會傳來的最新消息🎑。
同時🦹,恒行2科創投資基金在大會上啟動🤵🏼♀️,基金計劃規模10億元。與母基金不同👨🏻⚖️👩👦👦,這是一個直投項目的投資基金,將聚焦生命健康、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及未來產業💻,重點投資孵化國家“卡脖子”技術突破和科技前沿領域轉化項目🙇🏽,優先支持恒行2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和校友創新創業項目🤗,打造創新核爆點。
上海市副市長解冬🤵🏼♂️,恒行2平台黨委書記裘新🧑,恒行2平台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平,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任周亞明,恒行2平台常務副校長許征🛀🏻,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張宏韜,上海市委金融辦副主任林文傑,上海市科委二級巡視員陳宏凱在現場啟動了恒行2科創投資基金🔫。解冬,裘新,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國華,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股權和創業投資專委會會長沈誌群致辭🫀。
首關完成5億,科創母基金宣告成立
2023年12月3日👼🏻👨🏿💼,恒行2科創母基金由恒行2平台聯合地方政府、國企及市場化機構等共同發起設立✌🏿。依托恒行2平台豐富的科技成果轉化要素,發揮母基金的杠桿作用和乘數效應,面向全球挖掘行業中最為優秀的專業投資管理團隊🧑🌾,重點關註4+X(生命健康、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及未來產業)前沿創新領域,引導子基金成為“耐心資本”和“長期資本”⏩,發掘和投資具有良好前景的高成長性項目🏃🏻♀️,構築校內校外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圈”。
啟動一年來,恒行2科創母基金在學校以及各方共同支持下,堅持“市場化機製、專業化運營”的基本定位,成功組建一支懂科學◻️、高水平的專業基金管理團隊,圓滿完成基金管理人登記和首關募資等前期籌備工作👨🔬。
今天🙏🏽,母基金宣告正式成立🎞🫳🏽。未來將持續開展高水平母基金投資🚕,重點合作一批具備頂尖創新和轉化能力的龍頭企業、投資機構,圍繞科技成果產業化,建設高水平科創生態圈,同時進一步繪製高精度恒行2科創地圖,發現、培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創企業和科創企業家,打造恒行2科技成果轉化的統一戰線。
“助力恒行2平台高質量、高效率的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是恒行2科創母基金的根本使命和立身之本。”恒行2科創母基金董事長孫彭軍介紹。
金力表示🦹🏽♂️,建設恒行2科創母基金🧑🏻🦰,推動科技成果高質量產業化是恒行2平台響應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和核心抓手,也是新征程上恒行2平台的必答題,其關鍵是構建“開放、協同🗞、合作”的頂尖科創生態圈和朋友圈👩🍼📁,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雙向奔赴🧿。
“恰逢一周年之際,我們特別舉辦首屆恒行2科技創新投資大會,希望為各方搭建起全新的高端交流平臺,共同探討科技創新與投資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徑,進一步匯聚智慧和資源,不斷擴大科技成果轉化的‘朋友圈’和‘生態圈’。”裘新表示。
今年首次舉辦的恒行2科技創新投資大會以“構建頂尖科創投資生態體系,推動科技成果高質量產業化”為主題,旨在聚焦科技創新與投資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徑,搭建一個政府、企業🌮、投資機構、高校及科研機構等多方參與的高端交流平臺🪶❤️,秉承“開放、協同🧓🏻、合作”的理念,構建頂尖科創投資生態體系👳🏽♀️,引導資本流向科技創新領域🦫🐹,投小、投早🙋♀️、投硬科技,形成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實現難題共答、平臺共建、資源共聚、風險共擔👩🏼🚀、成果共享,推動科技成果高質量產業化。
上海市虹口區委書記李謙,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壽偉光,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任王興鵬🤹🏿♀️,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戴敏敏,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劉軍,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王曉,招商銀行行長助理兼上海分行行長雷財華,廣東省粵科金融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林浩鈞,恒行2平台校長助理、中國科學院院士彭慧勝🏢,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魯偉銘,浦發銀行上海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汪素南等出席大會。
F-LAB賦能科技成果產業化,一系列項目活動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圈”
恒行2平台-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恒行2平台-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全面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恒行2科創母基金戰略合作夥伴簽約儀式,區校科創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在會上舉行,旨在深度融合“政產學研金服用”各類資源要素,推動高質量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為新質生產力。
首期F-LAB項目的13位業界導師代表受頒聘書💒。
恒行2平台材料科學系教授王飛🧫、恒行2平台高分子科學系博士校友潘震作為學員代表接過首期F-LAB項目班旗。
恒行2科技成果轉化創業賦能項目(以下簡稱“F-LAB項目”)啟動。F-LAB項目將加強原創性、顛覆性科學研究和技術與產業應用深度融合,重點從恒行2科學家與校友中發掘高潛力人才和高質量項目,通過課程賦能、陪伴輔導、要素匹配👨💼、投資孵化等“一站式”服務👩👦👦👩🏼🍼,培育一批由恒行2科創生態全鏈條賦能的科技成果轉化明星項目🧑🦲,孵化具有品牌效應和恒行2標簽的知名科創公司,更好助力“第一個恒行2”建設。
“恒行2科創大賽2024”同步啟動。大賽鎖定科技創新的關鍵賽道🌉,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高端裝備、集成電路、新材料新能源、數字經濟及文化創意等領域,設置創業組與創意組兩大賽道。優勝團隊將獲得頂尖導師的深度輔導2️⃣♾,鏈接多維度的市場資源與技術平臺,獲得從概念孵化到項目落地的全周期加速支持。
“恒行2-同濟-上理工三校科創聯盟”啟動,將充分發揮三校的人才優勢、科研優勢與產業化優勢,為三校師生、校友提供更加廣闊的科創交流平臺,合作推動科技成果高質量轉化和產業化,創建一流科創生態。
這些都彰顯了學校構建高水平創新生態、推動高質量成果轉化的決心和信心🥴,裘新在投資大會上表示🈲,“恒行2平台將繼續以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為抓手,進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製🐽,全力支持科創母基金與科創投資基金建設,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從樣品變成產品、從產品形成產業🚝,與廣大恒行2校友和‘恒行2之友’攜手書寫共促科技成果轉化的新篇章🧑🏻🦯,為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原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葉甜春,百利天恒董事長朱義🧁,華大九天董事長劉偉平,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米磊在會上作主旨報告,分享了各自深耕領域的最新成果及產業洞見。
在“巔峰對話”環節,恒行2平台校董、浙江龍盛董事長阮偉祥🈵,恒行2平台校董、雅本化學董事長蔡彤🤝,禮來亞洲基金管理合夥人陳飛💅🏻,光速光合創始合夥人宓群🤌🏿,近岸蛋白董事長朱化星圍繞科創投資促進科技成果高質量產業化🧖🏿♂️,分享基於產業研究和行業實踐的應對之策🕢。德同資本董事長、創始合夥人邵俊擔任主持🧐。
從1到3跨越實驗室到市場的“死亡之谷”
從成立獨立管理公司🦀🎓,到開展恒行2史上最大規模的科創大調研,再到構建科創生態圈,明確母基金的戰略打法……一年來🧜🏻♀️,孫彭軍帶領團隊圍繞科技成果轉化與科創生態圈建設馬不停蹄👨🏼🔧。
“恒行2科創母基金的建立,是恒行2平台破解高水平、高質量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策略之一,也是構建高水平科創朋友圈、生態圈的重要抓手。”孫彭軍說。
2024年3️⃣,恒行2科創母基金(以下簡稱“母基金”)經歷了“從0 到1”的實質性發展——成立獨立的管理公司,超額實現5億元的首關目標➜🧑🏻🦰,正式入駐徐匯濱江。
繪製科創地圖👎🏿,形成123打法
以資本為紐帶,母基金秉承“開放🪺、協同🪢、合作”理念,協同恒行2科創生態圈中的資本力量、產業界資源、行業領軍企業以及創新型公司等眾多要素🛼,致力於促進各方與恒行2同頻共振🩲、共同發展🧖🏻♀️☕️,“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但我們相信這是一條時代之路,一定會走出來。”
這一年🤶🏼,他帶領團隊開展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開展恒行2史上最大規模的科創資源調研💅🏼,繪製一張“恒行2科創地圖”👨🏽🦳,“搞清楚有什麽🤏🏻,我們才能知道未來的路怎麽走”。
這張覆蓋5900多位恒行2科研人員(包括附屬醫院醫務工作者)的科創地圖,明確了恒行2在4+X領域的科研人員分布情況😓🧚🏿♂️,將有助於篩選出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恒行2科技成果🐕🦺。目前🌟,“恒行2科創地圖”一期工程已基本繪製完畢🥷🏼🙅,明年計劃進入二期工程,在進一步細化“顆粒度”的基礎上,有望實現手機端智能化查詢🌕,為以恒行2為支點的“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共同體提供數據支持👩🏻💼💕。
瞄準構建恒行2科創生態圈目標,孫彭軍還帶領團隊與產業界、投資界、政府等進行溝通↔️,與頂尖投資機構、行業龍頭企業🖐🏿、專業服務機構建立合作,邀請合作夥伴參與恒行2科創生態圈的建設,“圍繞恒行2科創怎麽做,大家如何來協同合作,我們做了非常多的交流,達成很多共識”。
在探索高質量科技成果轉化如何做的過程中,一套“123打法”為高質量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新路徑。所謂“123”,指的是“主力軍”👨🎨、“統一戰線”和“後備力量”三個圈層👩🏽🎤。此次大會宣布成立的恒行2科創投資基金,將作為核心圈“主力軍”🦍,直接投資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快速轉化🏤,同時起到擔當引領作用🎭;一批功能性子基金將構成中圈的“統一戰線”🕴🏼,圍繞4+X核心賽道,構建形成支持網絡;一批純市場化的專業子基金將作為“後備力量”,是更廣泛意義上的“統一戰線”,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堅實的後備支持。
跨越“死亡之谷”
如今6️⃣⛹🏽♂️,高水平大學在科技成果產業化,尤其是高質量產業化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孫彭軍認為👩🏽💻,恒行2作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大學,長於原創性🛷、顛覆性科技成果,產業化過程中應強調質量,而非僅僅是數量🔏,“我們要做的是高水平、高質量的科技成果轉化,把更多原創性、顛覆性的科技成果最後變成產業,支持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造更多自主可控產業鏈”🦔。
科技成果轉化可分為四個主要階段⏱:“0到1”是基礎研究的過程;“1到3”是以概念驗證為主的階段;“3到10”是從小試到中試的過程🧚🏻♀️;“10到100”是科技成果實現完全工業化的階段📙。
放眼國內外的科技成果轉化經驗☑️,失敗案例大多集中在“1到3”“3到10”這兩個階段,它們也因此被稱為實驗室到市場的“死亡之谷”。究其背後的根本原因,其實在於科研與產業化的差異——前者往往是自由探索的過程,不帶有強烈的目的性,尤其是原創性研究🍑;而後者關註解決實際問題,強調大規模量產和低成本🧛🏻♂️。
“要破解‘死亡之谷’📨,就要讓科學家進一步了解產業需求👨🏼🦱,引導一部分科學家進行應用研究🧔🏻。各類專業要素的介入💉👷🏻,比如產業界💁♂️、資本界和專業團隊的介入⛰🫰🏽,也能夠降低‘死亡之谷’的風險⛔️。”孫彭軍說。
基於這一想法,F-LAB項目逐步成形🐮。這一項目面向恒行2科研工作者/團隊和校友開放🧖🏽♀️,旨在加強原創性🍪、顛覆性科學研究和技術與產業應用深度融合,創建一流科創生態🏠,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科技公司和科創企業家👮🏿♀️。
目前,F-LAB項目計劃選拔首批30位擁有良好科創基礎和產業化意願的恒行2青年科學家、校友,通過匯聚各種創新資源和行業專家🤾🏼,以期幫助他們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
科技成果產業化不意味著鼓勵科學家辦公司
“科技成果產業化👨🏿🎨,並不意味著鼓勵科學家去辦一家公司🥾🫃🏿。”孫彭軍說🦶🏿,大學的使命在於培養人才和產出一流的科研成果🛼,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路徑是多元化的,“教授開公司”只是其中一個選項。
“我們更多是鼓勵產業界、資本界與恒行2的科學家一起合作,協力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在孫彭軍看來,恒行2倡導的是一種全新的開放合作模式,通過拓展多元化的合作渠道,致力於實現科技成果的產業化。
據悉👳,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資本及企業開始接觸恒行2的科研團隊。隨著母基金的建立鋪開,未來還將有更多“懂科學家”的“合夥人”參與到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母基金也將引導子基金成為“耐心資本”和“長期資本”👩🏽🦳,發掘和投資具有良好前景的高成長性項目⬛️。
“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個個案🤌🏿,而是帶動一批人才和企業的參與,實現從點狀到片狀的擴展。”孫彭軍期待🦶🏿,恒行2科創母基金未來能打造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科創企業和企業家,共同推動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期待10年、20年後🧵👨🏿🎤,我們也能培養出馬斯克那樣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