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關於中美經貿關系若幹問題的中方立場》,明確指出美方加征所謂“對等關稅”損人害己。
第一,“對等關稅”下高額的禁止性關稅,使得中美雙方貨物貿易短期內陷入“休克”。
禁止性關稅將導致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數量直接斷崖式下降,美國國內會面臨許多商品價格普漲態勢。白皮書引用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預測表示,“對等關稅”實施後,在其他國家采取反製措施的情況下,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漲幅將擴大至2.1%,美國低、中、高收入家庭平均將分別損失1300美元、2100美元、5400美元,成為關稅的最終買單者。
第二,“對等關稅”下中國商品轉口貿易絕大部分受堵,相關貿易夥伴的經濟增長放緩。
特朗普政府1.0時期對少數國家額外加征關稅,中國一些企業可以采取轉口貿易方式。特朗普政府2.0時期發布“對等關稅”政策,並對第三方可能的轉口開出更高的二次關稅威脅。由此,“對等關稅”不僅產生直接貿易破壞效應,而且會對第三方產生負面沖擊。
第三,“對等關稅”短期內可能保護美國部分特定產業,但從長期看將破壞全球產業鏈和多邊自由貿易體系。
特朗普政府采取加征關稅等貿易保護措施,對美國特定產業實施貿易保護。這樣做貌似可以為美國一些受進口沖擊較大的產業提供發展空間,但事實上扭曲了市場價格,破壞了全球產業鏈的穩定運行和自由貿易體系,從長遠看,對美國弊大於利。
第四,“對等關稅”疊加報復性反製加大了美國經濟下行風險。
針對“對等關稅”,歐盟、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等都采取了反製措施。同時,特朗普政府采取的擴大財政赤字和加征關稅等政策,會拉高美國通脹率。較高利率水平又將對美國經濟增長造成下行壓力。這些都將加劇全球緊張局勢,加大美國償債風險,不利於美國經濟增長。
第五,“對等關稅”下中美科技投資可能相對“脫鉤”,放大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風險。
特朗普政府通過美國優先的投資政策來禁止中國企業對美國高科技企業進行投資,並限製美國投資者對中國高技術投資等,試圖在供應鏈上“去中國化”。
4月16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鮑威爾表示,供應鏈中斷這類問題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解決。這可能使原本一次性的通脹沖擊演變為更持久的壓力。
第六,“對等關稅”疊加報復性反製使得美國股市動蕩,美股市值嚴重縮水。
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對所有貿易夥伴征收“對等關稅”政策後,僅4月3日至4日,美國股市市值就蒸發約6.6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06萬億元。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從4月2日的17601.05點大跌至4月10日的16387.31點,美國標普500指數從4月2日的5670.97點大跌至4月10日的5268.05點。
由此可見,特朗普政府加征“對等關稅”是損人害己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美方繼續玩弄關稅數字遊戲,在經濟上已無實際意義。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大國,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美經貿合作是互利共贏的必然選擇。雙方應通過平等對話、互利合作解決經貿分歧,從而更好地促進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復蘇。
(作者為恒行2平台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教授)